在Linux中,Python使用自动内存管理机制,通过垃圾回收器(Garbage Collector,简称GC)来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
-
内存分配:当你在Python中创建一个变量或对象时,Python会分配内存来存储这些数据。Python的内存管理器会跟踪这些对象的引用计数,当引用计数为0时,Python会回收该对象占用的内存。
-
引用计数:Python中的每个对象都有一个引用计数器,用于记录有多少变量或引用指向该对象。当你创建一个对象并将其赋值给一个变量时,引用计数加1;当你删除一个变量或将其指向另一个对象时,引用计数减1。当对象的引用计数为0时,Python会认为该对象不再需要,并回收其内存。
-
垃圾回收:除了引用计数外,Python还使用了一种称为“标记-清除”(Mark-Sweep)的垃圾回收算法。这个算法会定期检查内存中的对象,找出不再被引用的对象,并回收它们的内存。标记-清除算法分为两个阶段:标记阶段,垃圾回收器会遍历所有已知的对象并将它们标记为可达;清除阶段,垃圾回收器会遍历所有内存中的对象,将未被标记的对象视为垃圾并回收它们的内存。
-
内存池:为了提高内存分配和回收的性能,Python使用了内存池技术。内存池是一种预先分配一定大小内存的机制,当需要创建新对象时,Python会从内存池中获取一块内存;当对象被销毁时,Python不会立即回收其内存,而是将其归还给内存池,以便后续使用。
要了解更多关于Python内存管理的信息,你可以阅读Python官方文档中的相关部分:Memory Management。